全国服务热线 18600454486

企业风险管理视角下的审计重点与应对措施

发布:2024-05-30 14:15,更新:2024-05-30 14:15

企业风险管理视角下的审计重点与应对措施

一、审计重点

  1. 风险管理机制的健全性及有效性

    • 审查风险管理组织机构的健全性,确保组织已建立包括风险管理负责人、一般管理人、非风险管理人和外部风险管理服务等在内的规范化风险管理组织体系。

    • 审查风险管理程序的合理性,包括风险识别、评估、应对和监控等各个环节的合规性和有效性。

    • 审查风险预警系统的存在及有效性,确保组织能够及时预测和应对可能的风险。

  2. 风险识别的适当性及有效性

    • 内部审计人员应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对风险识别过程进行审查与评价,重点关注组织面临的内、外部风险是否已得到充分、适当的确认。

    • 关注外部风险,如国家法律、法规及政策的变化,经济环境的变化,科技的快速发展,行业竞争、资源及市场变化,自然灾害及意外损失等。

  3. 风险评估的准确性

    • 评估风险应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如概率统计分析、风险矩阵等,以准确确定风险可能对企业造成的影响程度。

  4. 风险应对的合理性

    •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合理选择规避、降低、分担等不同的风险应对策略,确保风险应对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应对措施

  1. 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

    • 加强审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确保审计人员能够胜任风险管理审计的要求。

  2.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 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确保审计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为风险管理提供有力保障。

  3. 强化信息技术应用

    • 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减少人为错误和舞弊的可能性。

  4. 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 通过对企业内外环境的全面监测和分析,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应对可能的风险,确保企业的稳定发展。

  5. 审慎选择被审计单位

    • 在进行风险管理审计时,应审慎选择被审计单位,确保被审计单位具有正直的品格和良好的信誉,避免审计风险的发生。

  6. 认真制定审计方案

    • 针对每一个审计项目的具体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审计方案,明确审计的范围、重点、程序、方法、人员分工和工作进度等,确保审计工作的有序进行。

总结:企业风险管理视角下的审计重点与应对措施需要审计人员具备较高的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同时需要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和风险预警机制,以确保企业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和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联系方式

  •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8号北京国际大厦B座0611室
  • 邮编:102600
  • 电话:18600454486
  • 联系人:樊经理
  • 手机:18600454486
  • 微信:18600454486
产品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