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企业基本条件: 合法合规经营:企业应依法设立并合法存续,具备健全且运行良好的组织机构,在经营过程中遵守国家各项法律法规,不存在重大违法违规行为。
例如,若企业因违法经营曾受到过相关部门的严厉处罚,可能会影响其外债备案登记的审核结果。 良好的资信状况:具有良好的信用记录,包括在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用评级较高,过往的借贷、还款等信用行为表现良好。如果企业存在不良信用记录,如贷款逾期、欠款等情况,审核时会受到质疑。 不存在特定刑事犯罪或违法违规调查情形:企业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近三年不存在贪污、贿赂、侵占财产、挪用财产或者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刑事犯罪,或者因涉嫌犯罪或重大违法违规行为被依法立案调查的情形。
2. 外债资金需求与用途:
资金需求合理性:企业需要有合理的外债资金需求,应在申请材料中详细说明借用外债的原因,如企业的业务发展、项目投资等需要,且资金需求的规模应与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和发展规划相匹配。
用途合规性:外债资金使用应符合国家规定的条件,不违反我国法律法规;不威胁、不损害我国国家利益和经济、信息数据等安全;不违背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目标;不违反我国有关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不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不得用于投机、炒作等行为。例如,外债资金若用于国家鼓励发展的产业项目,如新能源、高端制造业等,更易通过审核;而用于限制类或禁止类行业,如高污染、高耗能项目,则可能被否决。
3. 外债方案的可行性: 币种、规模、利率、期限等要素合理性:外债的币种选择应考虑汇率风险和企业的实际业务需求;规模要与企业的偿债能力相适应;利率应符合市场行情;期限应与项目的投资回收期等相匹配。例如,如果企业选择的外债币种汇率波动较大,而企业又没有相应的汇率风险管理措施,审核时可能会被要求补充相关说明或调整方案。 债务工具类型合适性:所选择的债务工具类型,如gaoji债、永续债、资本债、中期票据、可转换债券、可交换债券、融资租赁及商业贷款等,应适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和融资需求。 担保或其他增信措施有效性:若存在担保或其他增信措施,需要确保其合法、有效、足额,能够为外债的偿还提供可靠保障。例如,担保物的价值是否足以覆盖外债金额,担保方的资信状况是否良好等。 资金回流情况清晰性:明确外债资金的回流方式、路径和时间安排,确保资金能够按照规定及时回流境内,以便监管和使用。